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
首页 >  头条 > 

每日精选:身体出现这些信号,可能是你的心脏在求救!

2023-03-01 22:19:33 来源:时尚健康

在很多人眼里,心梗是典型的老年病。不过,从最近的新闻来看,虽然目前心梗患者仍是老年人为主,但这个 " 恶魔 " 已经静悄悄地把触手伸向了更年轻的人 ......

2 月 23 日,深圳一外卖员疑送餐时猝死;

1 月 31 日,14 岁女孩玩手机 81 小时没睡险猝死;


【资料图】

2 月 21 日,60 岁中通快递分拣工凌晨在岗位猝死;

2022 年 10 月,河南省新郑市一名 46 岁的女教师疑因 " 网课爆破 " 而突发心梗离世;

2021 年 1 月,电视剧《巴啦啦小魔仙》的 " 小魔仙 " 孙侨潞因心梗而离世,年仅 25 岁;

2021 年 1 月,27 岁时尚博主 @雅鲁藏布江女人由于心脏骤停在飞机上不幸离世;

......

不少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这种体验:忙着手头的工作时,心脏忽然咯噔一下,有时还会感觉胸口有点闷,有些呼吸不上来,心慌慌的……

图源 Pexels

以上种种,可能都是心脏在求救的信号。

心脏是我们身体的永动机—— 一刻不停地工作,被称作 " 最勤劳的器官 "。它的健康关乎生命的长治久安,大多数时候都坚定地保持着它的节奏。

但也有一些时刻,它变得很脆弱,很受伤,这也许是因为突发状况,也许是因为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。当心脏表现脆弱的时候,我们应该怎么办?危险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救人?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伤害心脏?我们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" 爱心行动 "?

当长期熬夜、酗酒、压力过大、超负荷工作、糟糕的饮食结构、不爱运动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,让现在很多年轻人仅仅只是 " 看上去健康 " 而已。

平时忽视症状,难受的时候 " 忍一忍就过去了 ",导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,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。

因为年轻,总觉得疾病和危险离我很远。

殊不知,在中青年群体中,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心梗高风险人群。

图源 Pexels

在国外一项为期 10 年的研究中发现:30~34 岁男性中心梗的发病率为 12.9/1000,35~44 岁女性中心梗的发病率为 5.2/1000。

而在美国的一项覆盖 2 万多人的研究中发现,因心梗入院的病人中,35~54 岁的患者占到 30%。

在中国,30~35 岁的男性中任意一种癌症的患病率尚不到千分之一。

图源 unsplash

此外,心梗对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杀伤力似乎是 " 一视同仁 " 的:

一项研究发现,40 岁以下的年轻心梗患者和 41~50 岁首次心梗的中年患者,发病后一年及更长时间里的死亡率和再梗死率是接近的。

心梗会导致部分心肌坏死且无法再生,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,降低并发症的风险。

虽然不必恐慌,但年轻人和中年人,尤其是还有危险因素的我们,也要意识到——心梗绝不是与自己无关的疾病。

No.1 连续工作八个小时以上!

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状态都处于一种久坐静止的 " 低氧状态 "。如果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,身体会明显缺乏氧气储备。此时你站起来会感觉头昏眼花,表明心脏勃血功能减弱。如果这时去健身房做剧烈运动,心脏根本无法承受,脆弱时刻很可能转变为危机时刻。此刻身体需要正确地休息。

作家冯唐曾分享过自己工作一天之后感到无比疲惫的时刻," 去泳池慢慢地游会儿泳比立刻躺下睡觉更解乏。"

原因就是由于游泳一方面可以让僵硬的身体得以放松,一方面在缓慢的游泳过程中,身体有机会摄入更多的氧气,给心脏注入了新鲜的能量。

所以,当你久坐工作一天,需要的是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舒展身体、深呼吸等给心脏注入氧气。

No.2 熬夜到凌晨!

熬夜的人经常会出现心脏像是停顿一秒的感觉,失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更加明显。这种心脏 " 偷停 " 的现象,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。

心律失常与个体疲劳、情绪激动、睡眠不好、饮酒等有关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需要去医院查检是否有存在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变。

当发生心律失常时,轻则引起心慌、胸闷、无力等症状;较严重则可导致窦性停博、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,甚至可能发生猝死。如有感觉不适

,不可掉以轻心,最好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,如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来加以确诊。

如果是病理性的心律不齐要及时进行治疗;如果是生理性的心律不齐,则需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,避免熬夜、过度疲劳,以及生活不规律。

No.3 空腹运动大量出汗时!

如果空腹运动,又大量出汗,感觉心慌,你要小心了!原因有多种,如果不是原发性多汗,可能的诱因有低血糖、贫血、甲亢、心脏病等,其中以低血糖和心脏病最为常见。

如果节食减肥,主食吃得少,糖元储存不足,尤其是经过一夜的消耗,早晨空腹运动时,更常出现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,运动就会心慌、出虚汗,甚至头昏眼花,昏倒、休克。补充糖分和水分,如喝点含糖饮料,即可缓解。

比较危险的是心脏病因引起的出汗现象。心肌病、心力衰竭或急性心梗由于心输出量改变交感神经兴奋特别容易出汗,如果头皮、脖子、后背、手心或者脚心大量出汗,此时高度警惕,不可继续运动,应立即休息,以防意外发生。等身体平稳之后,需要及时就医检查,排除健康隐患。

No.4 强刺激时刻!

一些刺激性很强的行为,例如坐过山车、受到惊吓等,我们的心脏就不得不改变正常的工作节律,变得搏动加快,进入到一种 " 随时准备战斗 " 的应激状态。这是因为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,血压会瞬时升高,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也迅速增大,此时大量压力荷尔蒙释放到血液中,心脏会接收到立即勃血的 " 紧急信号 ",以应对突发状况。这样的时刻如果频繁出现,可想而知,心脏应激弹性就会减弱,心脏就会很受伤。

No.1 吃素可以降血脂吗?

纯粹地吃素去降血脂或者减肥,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。

现在讲,健康营养就是均衡饮食。如果你有某个指标高,例如高胆固醇或者高甘油三酯,有这两种危险因素的人吃法不一样,可以选择重点控制饮食,吃素不能解决问题。

No.2 喝红酒对心脏好?

不建议喝高度的烈性白酒。少量的红酒摄入对心血管没有明显危害,但也没有证据说对心血管有什么保护作用。

为什么有红酒好的说法呢?

因为葡萄酒是葡萄酿的,里面有单宁酸抗氧化的物质。实际上,葡萄蒂中含单宁酸是最高的,但酿酒时基本不会把葡萄蒂放进去。所以这种说法是个误区。而且喝酒一定会使心跳比原来的基础心率快。这个是心血管医生不建议的。

No.3 定期吃阿司匹林对心脏好?

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,还有一定的抗血管炎症的作用,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。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不管有没有发生过脑梗、心梗,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之类的抗血小板药物。

如果这个患者有多重危险因素,有高血压有高血脂有高血糖,建议服用。

如果患者有冠状动脉斑块,虽然冠状动脉狭窄还没有超过 50%,但斑块的性质是不稳定的,评估未来发生心梗、脑梗风险很高的人群,也要使用阿司匹林之类的抗血小板药物。

No.4 吃保健品鱼油能保护心脏?

鱼油分两大类,一个是保健品鱼油,一个是药用高纯度鱼油。

药用高纯度鱼油是指纯度 90% 以上的,如果你是心血管高风险的人群,或者已经有心血管病的,甘油三酯指数在 1.5~5.6 的,吃这种鱼油是可以降低风险的,这是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。每天吃 2~4 克,可以达到降甘油三酯的作用。保健品鱼油中 EPA+DHA 的含量基本在百分之二三十,其余都是植物油等附形剂,常规摄入根本达不到有效剂量。

一个人要不要吃鱼油?可以对你的 Ω -3 指数进行测定,看你缺不缺。Ω -3 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,人体自己不能合成,要从食物中得来,有人吃鱼比较多,但身体可能是不缺的,没必要补充。

No.5 正确保护心脏我们应该怎么做?

第一个是生活方式改善,管住嘴迈开腿。

第二是管控危险因素,包括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吸烟和肥胖五大危险因素。

第三是定期体检,早筛早查早诊早治,这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。

最后,一旦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要坚持长期治疗,遵医嘱服药,同时要定期复诊,看各项危险因素有没有达标,定期地评估你的血管情况。

发生猝死时,心跳骤停,人体全身血液供应随之停止,全身器官都将受到影响,最岌岌可危的是大脑。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只能耐受短短的 4 分钟,如果未及时抢救,4 分钟后就会出现脑细胞不可逆损伤,时间越长,损伤越大。换句话说,在心脏骤停之后如果只干等着救护车,基本相当于等死。

所以,多数普通人应当掌握的救命技能——心肺复苏,详细方法如下:

1. 胸外按压

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。

操作方法是按压 30 次,人工呼吸 2 次,按 30:2 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(按压位置是胸骨下半段)。

2.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

清理患者口鼻异物,保证其呼吸道通畅,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。

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,抬高下巴,包住患者的嘴吹气,吹到胸部隆起为准。

3. 早期除颤

了解心脏 AED 地图及使用方法。

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。研究发现,对于室颤患者,每延迟 1 分钟除颤,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 7%~10%。

图源 unsplash

使用 AED 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:

按下开机键,启动设备。

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,将电极板插头插入 AED 主机插孔。

如果 AED 分析后建议电击,按下电击按钮。

除颤结束后,立即进行 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,AED 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。

记住: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、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。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,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,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。

不论是自救还是急救,注意救治越快越好,活动越少越好,每节省 1 分钟,就多一份希望!

专家指导:

贾大成 原北京急救中心 急救专家

高鹏 北京港澳国际医务诊所全科主任

石坜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医师

陈桢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

参考:《时尚健康》腾讯医典

编辑 / 超楠

图片 / Pexels、unsplash

封面 / Pexels

【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】

甲流、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,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危险" 撕伞型 " 父母,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......这个高发又常被忽略的癌症,正在 " 瞄准 " 年轻人

关键词: 危险因素 心肺复苏 阿司匹林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相关新闻